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分享到:

      藏族姑娘愛上短視頻 中英雙語傳播藏文化

      分享到:

      藏族姑娘愛上短視頻 中英雙語傳播藏文化

      2021年02月25日 16:08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新春見聞)藏族姑娘愛上短視頻 中英雙語傳播藏文化

        中新社迪慶2月25日電 題:藏族姑娘愛上短視頻 中英雙語傳播藏文化

        作者 繆超

        今年春節(jié),“00后”藏族姑娘格桑卓瑪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嘗到家鄉(xiāng)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傳統(tǒng)美食——藏式土鍋子。她通過社交媒體,用中英雙語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風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

      圖為格桑卓瑪通過社交媒體,用中英雙語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風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圖為格桑卓瑪通過社交媒體,用中英雙語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風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格桑卓瑪是藏族母親與漢族父親的愛情結晶,2002年在昆明出生。她回憶道:“在家里,除了媽媽偶爾制作奶渣、酥油茶、糌粑這樣的(藏族特色)食物外,我很少接觸到與藏文化有關的事物。”

        小學、中學時期,喜歡穿運動服的格桑卓瑪看起來與身邊同學無異。那時,她不清楚藏族之于自己意味著什么,倒是同學們對此感到好奇。“他們總是問我,牦牛不怕冷嗎、青稞像大米一樣嗎、經幡是什么……這樣那樣的問題。”

        格桑卓瑪不知如何解答,于是將牦牛干巴、青稞糌粑帶到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圖為格桑卓瑪在與藏族小伙一起掛燈籠迎接春節(jié)。<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圖為格桑卓瑪在與藏族小伙一起掛燈籠迎接春節(jié)。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其實,每年春節(jié),父母都會帶格桑卓瑪回到迪慶,與藏族親戚團聚。親戚會帶著格桑卓瑪掛經幡、煨桑祈福,這是迪慶春節(jié)習俗。

        “經幡五顏六色,比竹竿長,掛的時候需要一頭高一頭低?!备裆W楷斝r候喜歡這些藏族習俗,認為迪慶春節(jié)氣氛比昆明更濃厚,“大家享用一頓豐盛藏餐后,就圍著屋子中間的大柱子跳起鍋莊舞”。

        2020年,格桑卓瑪考入廈門集美大學。這所學校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8年創(chuàng)辦,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不僅深烙中華民族印記,更兼容東南亞多國民族文化。對藏文化的探索和思考一直貫穿格桑卓瑪的學習歷程,這讓她對保護和傳承藏文化有了更系統(tǒng)的認識,并學著用新的角度去看待藏文化。

      圖為格桑卓瑪與大家一起享豐盛的藏餐。<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圖為格桑卓瑪與大家一起享豐盛的藏餐。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很多藏族民眾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短視頻,展示鍋莊舞、服飾、房屋、飲食等各方面的精彩生活,這引起了格桑卓瑪的興趣。

        今年春節(jié),格桑卓瑪回到迪慶,穿上天藍色藏裝,主動參與“春暖一江水暢 暢Xiang彩云南”瀾湄六國新春文化交流活動,用英語向瀾湄六國展示藏族文化風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等。

      圖為飯后,格桑卓瑪(左一)與大家圍成一圈唱歌跳舞。<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圖為飯后,格桑卓瑪(左一)與大家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格桑卓瑪打開手機攝像頭,走進一個名叫“奶思”的藏族村莊,通過社交媒體向海外直播,介紹了從土墻變?yōu)槭瘔?,極具現代設計元素的新式藏房;展示了藏式土鍋子的制作方法與藏餐文化;呈現了藏族家庭圍成一圈唱歌跳舞的場景……她拍攝錄制的視頻,還剪輯成數十個短視頻,在春節(jié)期間不斷播發(fā)?!霸诨ヂ摼W時代,我要成為一名中英雙語藏文化傳播者?!?/p>

      圖為穿上藏裝的格桑卓瑪(左二)在村里與長輩們聊天。<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劉冉陽 攝
      圖為穿上藏裝的格桑卓瑪(左二)在村里與長輩們聊天。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放眼整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這里或許是世界上民族種類最多、文化最為多樣的區(qū)域?!备裆W楷斦f。她希望,生活在瀾湄地區(q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能夠相互推介本民族的特色,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友誼。(完)

      【編輯:陳海峰】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