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分享到:

      “道長”論“道”兩岸交流:一脈相承共圓“夢”

      分享到:

      “道長”論“道”兩岸交流:一脈相承共圓“夢”

      2022年02月28日 2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兩會人物)“道長”論“道”兩岸交流:一脈相承共圓“夢”

        中新社福州2月28日電 題:“道長”論“道”兩岸交流:一脈相承共圓“夢”

        中新社記者 閆旭

        “兩岸道教同根同祖,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福建省道教協(xié)會會長謝榮增看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為兩岸道教友好交流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閩臺血脈相連,約80%的臺灣同胞祖籍地在福建。他們遷居臺灣的同時,帶去了福建祖籍地的信仰和文化。據(jù)記載,臺灣道教最早于1590年由福建漳州閭山三奶派道士傳到臺南。如今,臺灣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就大多數(shù)來自于福建,如媽祖、順天圣母陳靖姑、福建都城隍、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何氏九仙君等。

        兩岸道教宮廟同根同源、同信同神,共同蘊涵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謝榮增道長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閩臺道教文化在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上發(fā)揮著獨特的橋梁作用。

        有著“以道為主,兼容釋儒”獨特文化景觀的福清石竹山,是福建道教名山,千余年來祈夢文化活動在這里經久不衰。山南麓半山腰懸崖峭壁上構筑著橙瓦紅墻、精美絕倫的一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樓閣,蔚為奇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石竹山道院,每年吸引許多臺胞跨海前來祈夢、觀光、交流。

        出生于福清的謝榮增,1979年開始在石竹山道院任職,現(xiàn)為石竹山道院管委會主任,見證了兩岸道教文化的交流。早在2012年,石竹山就與臺灣阿里山結成姐妹山。2008年至2018年間,這里連續(xù)舉辦六屆“中華夢鄉(xiāng)·福清石竹山夢文化節(jié)”,會聚兩岸數(shù)萬信眾圓夢祈福、共敘道誼。

        讓謝榮增念念不忘的是,2010年攜手臺灣基隆市舉辦的海峽兩岸道教圓夢之旅暨第二屆中華夢鄉(xiāng)·福清石竹山夢文化節(jié),以“共謁九仙、夢圓兩岸”為主題,吸引兩岸道眾千余人互動。其中,臺灣道教300多座宮廟負責人和500多位信眾來到石竹山參加了開幕式,福州500多座道教宮觀負責人赴基隆參加了閉幕式,是大陸道教界赴臺交流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而且,石竹山道院與臺灣道教總廟無極三清總道院友好簽約,石竹山何氏九仙分爐臺灣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成立后大陸道教宮廟地方供神分爐臺灣的先例。

        “閩臺之間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竹祈夢’為主題的道教文化交流,逐步形成規(guī)模、樹立品牌,已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兩岸重要交流平臺?!闭\如謝榮增所言,近年來,閩臺道教文化交流逐年增多,規(guī)模和層次不斷提升。

        2021年12月,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兩岸宗教文化(道教)論壇在廈門舉行,這是海峽論壇首次論“道”。50家兩岸道教宮廟代表以“弘道尚德、福澤兩岸”為主題,通過主旨發(fā)言、參訪廈門道教宮觀等方式深入交流,深化兩岸道教文化交往。

        今年1月,2022海峽兩岸道教界迎春聯(lián)誼會在福州舉行,兩岸道教團體和宮觀代表線上線下共論“道”,認為“兩岸道教界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信仰基礎,這是任何力量也割斷不了的”。

        “福建道教界將進一步整合資源,豐富交流內容。”謝榮增表示,希望兩岸道教界能進一步增進往來,促進兩岸和諧互動,加深兩岸同胞溝通理解,密切兩岸同胞手足親情。

        今年全國兩會在即,謝榮增準備了關于建立“中國夢世界傳統(tǒng)文化論壇基地”的提案。他表示,福清市是著名僑鄉(xiāng),華僑華人遍及世界各地;在福清打造“中國夢世界傳統(tǒng)文化論壇基地”,有助于延續(xù)中華文脈,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和“中國夢”。(完)

      【編輯:于曉】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