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大陸省長與駐臺記者臺北大巴“邂逅”記 ——中新網(wǎng)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側記:大陸省長與駐臺記者臺北大巴“邂逅”記

      2010年09月16日 14:23 來源:新華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這位記者,省長邀請你到大巴上與我們同行!标兾魇∨_灣參訪團的一位成員叫住了正在打車的新華社記者。

        15日下午,剛剛結束對旺旺中時集團參觀活動的陜西省代省長趙正永一行,搭乘臺北大巴,準備前往下一個活動地點。而記者也結束采訪,準備打車前往駐地寫稿。

        因一時打不到車,記者只好在站臺等待。坐在前排的趙正永恰好看到了記者“打車未遂”的一幕,便有了邀請。

        很突然,也很真誠的邀請讓記者頗感意外,但隨即欣然上車。

        一上車,迎頭便是趙正永淺淺的微笑,“著急回去寫稿吧。下班高峰期,不好打車,我們可以順路送你。”這個一路隨行的微笑,化解了記者心里的不安,增添了幾分感動。

        他讓記者坐在身邊的空位上,詢問了大陸駐臺記者的情況,生活習慣嗎?采訪方便嗎?對寶島情況了解了多少?多長時間輪換一次?何時能實現(xiàn)常駐?……

        車窗外,臺北城市生動的畫面如過電影般閃過,他認真地欣賞!芭_灣是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如詩的風景,也充滿生活的氣息。”

        13日抵達臺灣的趙正永一行,14日便開始充實忙碌的“2010臺灣陜西周”行程!拔幕涣、認親拜友、科技聯(lián)盟”,三個主題詞,近50場活動,6天的行程緊張有序。

        一個是炎黃文化發(fā)祥地,“天然歷史博物館”;一個是很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地區(qū)之一,文字、國學古香古色。陜西和臺灣在這個金秋熱烈相擁,在血脈交融中感受中華文明共振的力量。趙正永說,陜臺兩地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且行且珍惜,行程再辛苦也值得。

        “文化是此次參訪的主軸,也是兩岸中華兒女永恒的主題!彼f。

        大巴車前窗視野開闊,夕陽西下,晚霞暈染天際。“在淡水看夕陽最好,到拉拉山感受大自然氧吧最愜意……”雖是第一次赴臺,他卻對臺灣的山水熟稔于心。

        “雖然沒有時間好好欣賞臺灣的好山好水,但體會到臺灣人民的熱情更珍貴!彼f。

        臺北街頭“7-ELEVEN”便利店隨處皆是。車上一位向導告訴趙正永,小小的便利店,不僅提供有形商品,更是一個社區(qū)服務中心。在24小時零售服務的基礎上,發(fā)展出如“宅急便”(送貨上門)、沖洗相片、代收電話費、代售各種票券、網(wǎng)上購物、旅館預訂、報紙訂購、銀行自動取款機等各種服務。

        趙正永對此很感興趣,他說,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對信息化的要求更高了,這是今后陜西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他對臺灣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十分贊賞!瓣兾髑卮ê裢,歷史資源豐富,今后會著重加強與臺灣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的合作交流,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讓中華文明捕捉時代氣息,得到新的傳承!

        今天下午拜會宋楚瑜時,宋說“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兄弟一家親”。趙正永對此印象深刻,他說:“文化交流可以拉近心的距離,經(jīng)貿(mào)合作可以搭起攜手的平臺。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兩岸同胞會走得更近。”

        “我這次從西安到臺北,3個多小時就到了,感覺很近。這也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他告訴記者。

        交談間,夜幕下的臺北,已經(jīng)閃爍起璀璨的霓虹。(記者任沁沁)

      參與互動(0)
      【編輯:李倫】
        ----- 臺灣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