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遇難雙胞胎姐妹骨灰被雕塑成“生命之花”——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地震遇難雙胞胎姐妹骨灰被雕塑成“生命之花”
      2009年06月02日 10: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五月十二日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廣州藝術家舒勇創(chuàng)作的地震遇難雙胞胎骨灰雕塑“生命之花”,在廣州藍寶石當代藝術館揭幕,以此紀念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中新社發(fā) 柯小軍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聚源中學瞬間坍塌的校舍,改變了許多死難學生家長的命運。他們被哀傷、憤怒、茫然糾纏著,他們開始羨慕趙德琴的兩個女兒,可以在遲開的“生命之花”中獲得重生

        本刊記者/王剛

        那一夜,他們總算夢見了她們。

        先是父親,堅持說姐妹倆給他托夢,不要讓怪人把她們帶走,她們不想和地震的瓦礫融合在一起。

        總之,父親是反悔了,嚷嚷著是老婆賣了孩子們,要殺了她。

        然后是母親,大清早上醒來就哭。她說孩子們總算想起了她——將近兩個月里,兩姐妹就像沒有這個媽,把她給忘了。

        為這個,兩口子又吵了一架。

        此前一個多月,他們始終渴望夢見孩子們,能在夢里跟她們說些什么,但一直未能如愿。

        那種明明知道少了些什么,但就是在內心深處找不到那種失去的感覺,讓兩口子抓狂。

        于是,父親埋怨母親背著他賣了孩子;母親埋怨父親從不拿這個家當回事。

        藝術家也做了一個夢。夢里姐妹倆給他畫了一朵花,是他以前從沒見過的那種,不是蓮花,更不是玫瑰

        早上醒來,姐妹倆的骨灰還好端端擺在床頭,紅布包著,藝術家卻出了一身冷汗。

        要不是藝術家把姐妹倆的骨灰真的帶走了,父親和母親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體會到失去,和那種在夢里遇見親人的感覺。

        母親很相信托夢的說法,大清早她就給藝術家打電話說,他們反悔了,要是不把骨灰拿回來,她男人就要殺了她。

        一

        這是2008年6月,一個多月前的“5·12”,他們失去了女兒們。

        誰都知道,那場大地震奪走了很多孩子的生命。而攤到他們家頭上就是全部,兩個孩子都走了。

        人們總說她家受災最嚴重,總帶著人來慰問她們。但這個“最”,母親當時還不知道它的分量。

        她只以為,那種天災攤到誰家頭上,都是躲不過的。于是,在所有人陷入悲痛的時刻,她也沒覺得自己更值得訴說。

        直到孩子們的骨灰被廣州來的藝術家?guī)ё吡恕?/p>

        藝術家名叫舒勇,他和幾個朋友作為志愿者來到災區(qū)。聽說這家兩個孩子都死了,于是買了米和油來慰問。

        失去兩個女兒的女人名叫趙德琴,戴一副眼鏡,很細致地打扮自己,假如不是身體過于瘦削,以及木然的神情,絕對是小鎮(zhèn)上很有風采的女子。

        那些日子里,趙德琴天天被人慰問,腦子基本上是蒙的,她也不知道這個好心人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藝術家說的不多,坐了一會就出去了,母親以為這個人跟其他的好心人沒啥區(qū)別。

        不一會兒,藝術家抬著一架電扇來到帳篷里。那兩天,四川正熱得要死,來的人都是送水、送米,沒人能想到這個。

        趙德琴于是覺得藝術家是個有心人,眼淚的閘門也就打開了。

        想到孩子們活著的時候都喜歡畫畫,上初中時還嚷著要去當設計師和漫畫家,母親幻想,要是孩子再長幾年,或許就能跟這個藝術家去學藝了。

        那些天她總這么亂想,失去孩子的感覺時而深刻,時而模糊。

        她和藝術家聊了整個下午,給他看孩子們畫的畫,甚至盤算著如果讓孩子們上藝術類院校得花多少錢。

        到了晚飯時間,趙德琴和幾個失去孩子的家長要請藝術家吃飯,甚至開了五糧液,800多元一瓶。舒勇后來回憶說,那頓晚飯讓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來災區(qū)“有用”了,人們的情感在那一刻得到了釋放。

      【編輯:吳歆
        ----- 社會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