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那些買東西會看食品標簽的人,看的究竟是什么?

      分享到:
      分享到:

      那些買東西會看食品標簽的人,看的究竟是什么?

      2025年05月15日 10:43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現(xiàn)代人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了,一日三餐會注意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但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購買一些預(yù)包裝食品,比如飲料、零食、面包等。很多人表示這些食品標簽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很容易看得人頭暈?zāi)X脹……

        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閱讀食品標簽的小技巧,快速避開不健康食品。

        3招看懂食品標簽的“基本盤”

        1

        配料表看排名

        想看懂配料表,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看排名: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在食品中含量越大,不過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根據(jù)這個原則,我們根據(jù)配料表的前幾項就能選出適合自身健康需求的食品。

        比如,配料表前3位里有白砂糖、果葡糖漿、蔗糖等配料的食品,建議大家在心里亮個紅燈,少買少吃。

        再比如在選擇粗糧/全麥面包時,我們應(yīng)該特別關(guān)注前1-3位配料,前3位中全麥粉/其他粗糧粉越靠前,說明其粗糧含量越高,通常膳食纖維含量也更高。

        至于有些配料表里一長串不好讀不好念的添加劑,則無須擔心,合規(guī)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不會危害健康,甚至對確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2

        營養(yǎng)成分看“比例”

        營養(yǎng)成分表主要展示幾種核心營養(yǎng)素,如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但很多朋友不明白食品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NRV%代表何意。我們可以將它簡單理解為“每吃100克或100毫升這種食物,就能完成多少營養(yǎng)素的每日攝入任務(wù)”。

        舉個例子:某牛奶中鈣的NRV%是15%,也就是說喝100毫升這款牛奶,可以完成每天15%的鈣攝入量,而一袋牛奶是250毫升,一袋下肚,就輕松完成了37.5%的每日鈣攝入任務(wù)。

        面對一款食品,我們希望它的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鈣等營養(yǎng)成分“比例”高一點,而鈉、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成分的“比例”低一點。根據(jù)這個原則,就可以在同種類食品里選出更健康的產(chǎn)品了。

        比如以下兩款原制奶酪產(chǎn)品,前者蛋白質(zhì)、鈣、鈉的NRV%分別為32%、50%、28%;后者分別為51%、144%、23%。這意味著,同樣吃100克,前者可提供每日蛋白質(zhì)推薦攝入量的1/3,后者可提供1/2;前者可提供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的1/2,后者可提供約1.5天的推薦鈣攝入量。同時,后者鈉含量稍低于前者。由此可見,單位重量下,后一種奶酪營養(yǎng)更好。

        3

        重點關(guān)注這3項

        近期新出臺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yù)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還強制企業(yè)標示出糖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再加上原本就有的鈉含量,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低糖、低飽和脂肪酸、低鹽食品。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推薦,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日常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yīng)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換算下來就是控制在18.9克-23.9克;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再結(jié)合營養(yǎng)標簽,就能判斷出該款食品是否健康。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的數(shù)據(jù)計算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我國成年人(18~49歲),輕體力活勞動者,男性推薦能量攝入量為每日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因為糖和飽和脂肪酸會直接顯示有多少克,所以這里單獨說一下鈉。由于食物中其他的鈉來源很少,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鈉的NRV%可以粗略當成食鹽的NRV%,直接看其所占的百分比就能心中有數(shù)。

        根據(jù)每天攝入5克食鹽計算,每天應(yīng)攝入的鈉為5克×39.3%≈1.965克。因此鈉的NRV%是按照每天1965毫克計算的。

        食品標簽

        “越來越好看”啦

        剛才提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yù)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還對食品標簽的其他內(nèi)容進行了升級,一些重要信息顯示更加規(guī)范化、模塊化、可讀性也更強,我們再也不用在一堆文字中艱難尋找想看的信息,對眼睛越來越友好。

        1

        掃碼就能看、聽食品信息

        新通則鼓勵企業(yè)在包裝上增加數(shù)字食品標簽,掃描二維碼就能聽、看相關(guān)信息,還要求掃描后一級頁面直接顯示核心內(nèi)容,不能有廣告干擾。這可太適合看不清字的老年人,以及我這種眼干澀、看文字費勁星人了。

        2

        哪天過期一眼看清

        新通則要求企業(yè)同時標注生產(chǎn)日期與保質(zhì)期到期日。而且還明確要求如果采用“生產(chǎn)日期見包裝”形式,應(yīng)明確告知消費者具體在哪里。誰懂,終,于,再,也,不用,翻來覆去找那串小小的數(shù)字了!

        3

        標注8大過敏原,更安全

        現(xiàn)在食物過敏的朋友不少,新通則就強制在商品包裝醒目位置標注至少8大類致敏物質(zhì),包括:麩質(zhì)、甲殼綱類動物及制品、魚類及制品、蛋類及制品、大豆及制品、乳及乳制品、花生等堅果及其制品。這對過敏人士來說,是確保其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4

        “0添加”宣傳已成歷史,不再盲目恐慌

        我們買食品時,可能會被“0添加”、“不添加”等字樣吸引,但很多時候卻遭遇隱藏陷阱。比如宣傳寫的“0添加蔗糖”,但配料里加了不少果葡糖漿。

        這些誤導(dǎo)消費者的說辭將成為歷史,也能讓我們更加理性看待添加劑,避免制造食品安全焦慮。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國標里對無糖、無熱量、無反式脂肪酸等有明確的規(guī)定,只要符合國標標準的產(chǎn)品,是可以標注無糖、無熱量、無反式脂肪酸的。

        無糖: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食品中糖含量≤0.5克。

        低糖: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食品中糖含量≤5克。

        無熱量: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食品的能量含量≤17千焦。

        低熱量:每100克固體食品的能量含量≤170千焦,或100毫升液體食品的能量含量≤80千焦。

        無反式脂肪酸:每100克固體或100毫升液體預(yù)包裝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克。

        盡管新通則在2027年3月16日才會正式實施,但這兩年的過渡期也給了我們一個挑選預(yù)包裝食品的“附加指標”:哪些企業(yè)更快、更好地落實新通則,或許也正顯示了其對食品安全、健康的重視程度,和對自身產(chǎn)品品質(zhì)的自信。

        有些“坑”要防

        練就火眼金睛的小技巧

        想要徹底玩轉(zhuǎn)食品標簽,避開那些容易迷惑消費者的隱形坑,還需要了解一些小技巧,熟悉一些食品品名、標簽中的代表性描述措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1

        全麥/粗糧

        有些聲稱全麥的產(chǎn)品實際全麥粉含量未必高,在選擇時不僅要看品名,更要看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

        2

        起酥、派

        起酥類、派類食品的制作方式?jīng)Q定了其脂肪總量通常很高。因此,可以用“起酥”字樣來簡單篩選掉一些高脂、高熱量食品。

        3

        深炸

        “深炸”食品口感酥脆迷人,但這種高溫油炸工藝不僅大大增加了脂肪含量,長時間高溫油炸還可能增加成品中苯并芘、多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的含量。

        4

        千層

        傳統(tǒng)工藝中要做出多層結(jié)構(gòu),往往要用到奶油、糖漿或果醬等作為疊加隔層,這使得成品往往高糖、高脂、高熱量。

        消費者掌握一些食品標簽知識,就像是給自己配備了一個讓預(yù)包裝食品顯形的“魔法棒”,幫我們避開“陷阱”,快速挑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健康食品。一點小努力,就能吃得更安全、健康,何樂而不為?

        策劃制作

        作者|王璐 注冊營養(yǎng)師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策劃丨甄曦

      【編輯:劉湃】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生活新聞精選:

      換一批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