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細則遲遲未出“以舊換新”能否撬動消費(2)——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
        家電細則遲遲未出“以舊換新”能否撬動消費(2)
      2009年06月16日 15:02 來源:新聞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質疑:

        “以舊換新”能否撬動消費

        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出臺之時,一位蘇寧人士曾表示:按照10%的補貼比例,20億元補貼資金保守估計,可直接帶動200億元的家電消費,加上家電產品帶來的服務、物流等配套需求,拉動的整體內需規(guī)模將接近500億元。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從10億元提高到50億元,有關部門估算,該政策今年內可望拉動30萬輛左右商用車銷售。

        但從市場對于“家電下鄉(xiāng)”、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實際反映來看,政策所起到的效果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對此,汽車業(yè)資深人士蘇暉表示,“由于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規(guī)定,換購補貼并不能與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等其他優(yōu)惠政策重復享用,因此消費者往往會選擇簡便易行的方式。 ”他指出,這使得消費者寧愿將舊車直接出售之后再購買小排量車享受購置稅減半的方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吸引力。

        政策細則何時出臺

        被消費者、生產商、經銷商居于厚望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由于政策的實施細則卻遲遲未能出臺,也并沒有發(fā)揮其拉動消費的效力。

        舊家電的范圍如何確定?買何種價位的家電可享受補貼?這些消費者關心的問題,都需要政策細則來規(guī)范。

        業(yè)內人士呼吁,當前補貼政策的實施細則應該及時跟進,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監(jiān)管,絕不能讓好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走樣”。

        相關鏈接

        節(jié)能惠民補貼再簡化

        以補貼方式刺激家電消費,推動產業(yè)升級的政策仍在繼續(xù)。日前,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jié)能空調推廣實施細則,對高效節(jié)能空調給予財政補貼。據了解,“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最終將覆蓋到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電機等十大類高效節(jié)能產品。

        與“家電下鄉(xiāng)”和“以舊換新”兩個補貼政策不同的是,“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采取財政間接補貼方式,即將補貼款項發(fā)放給企業(yè)。

        補貼直接發(fā)放到企業(yè),是出于“方便快捷”的角度考慮,避免出現“家電下鄉(xiāng)”初期手續(xù)繁瑣的情況。據了解,兩部委發(fā)布的文件中設定了節(jié)能產品推廣的上限價格,推廣企業(yè)按照不高于推廣價格,減去財政補助后的價格,銷售高效節(jié)能產品,再履行審核手續(xù)申請補貼資金。

        專家點評

        “以舊換新”將推動產業(yè)升級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通過補貼的形式,鼓勵消費者對家電產品進行更新換代,不僅有利于拉動消費需求,而且能進一步引導消費者購買高能效的節(jié)能產品,這對于釋放城鎮(zhèn)中等收入水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劉福中認為,家電“以舊換新”將有效促進家電產品消費升級,推動家電產業(yè)結構調整。

        “市場是重要的風向標,企業(yè)必須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及時、自覺地調整產品結構。 ”劉福中表示,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有利于刺激市場對家電產品的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從而產業(yè)升級。李偉 徐潔云

      【編輯:劉霏
        ----- IT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