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省追捕到實名回帖 網絡發(fā)言人制度華麗轉身——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從跨省追捕到實名回帖 網絡發(fā)言人制度華麗轉身
      2009年07月08日 0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官民互動的網絡平臺上又添新銳。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透露,云南省將發(fā)起各級政府部門建立“網絡發(fā)言人制度”。在云南,政府相關部門實名發(fā)帖回復網民質疑的現象,今年以來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6月份,就有昆明市規(guī)劃局、城管局和宜良縣公安局在云南本土論壇實名回帖。(《東南快報》7月7日)

        所謂“網絡發(fā)言人”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其實質在有關部門針對網友的質疑,以實名方式進行直接和及時的解釋與溝通。

        和傳統(tǒng)發(fā)言人制度相比,網絡發(fā)言人制度多了些尖銳,少了些含蓄;多了些隔空角力,少了些正面交鋒。但不變的是,提問者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回答者也要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給予回答。不同點是,網絡上的草根精神往往會彌漫在尖銳的發(fā)問上,所提問題也常常直來直去不容回避。

        對于網絡發(fā)言人來說,如何紓解直面的戾氣,騰挪出有限的空間,用網民們熟悉的講話方式而非“網八股”,用網民可以接受的態(tài)度而非“無可奉告”,來解釋和解決網民們的問題,就成了衡量“網絡發(fā)言人制度”能走多遠和能行多久的標尺。

        按照伍皓副部長的表述,如果網民和網絡發(fā)言人都能恪守——不能不讓我說話、我說話我負責、難聽了莫動氣和我說錯了我改正——的網絡精神,則網絡就是解決現實問題最便捷的溝通平臺。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生活中諸般由網絡引發(fā)的公共事件,大多投訴無門的群體不得不求助于此,網絡是他們最后的希望和選擇。

        背水一戰(zhàn)和孤注一擲,使得網絡發(fā)言人面臨的幾乎都是棘手的難題。對于網絡發(fā)言人來說,囿于各種原因,網民們提出的問題,一時間并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解答。但不推諉、不傲慢,長于換位思考,樂于從網民的立場考慮問題,就不失為一種理性和有效的選擇。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絡發(fā)言人并無現成的范例可循。但是。在各式各樣的發(fā)言人制度成為時代常態(tài)的語境中,網絡發(fā)言人總是有或多或少的軌跡可循。在任何制度成熟的國家,發(fā)言人都是所屬機構政策的傳聲筒,“只要能以大眾理解或樂意接受的方式,把所屬機構的政策或者顯得枯燥的文件精神準確且鮮活地傳達給媒體和公眾,就是稱職。”這點上。從跨省追捕到實名回帖,網絡發(fā)言人制度開始了一個華麗的轉身。接下來,“替誰說話”成了網絡發(fā)言人必須面對的大考。而這可不是及時回應和實名發(fā)帖那么簡單。(葉志軍)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