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曼迷你債券投資者舉行會議收集意見。(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投資者將透過梁慶庭約見特區(qū)政府部門及分銷銀行。(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雷曼債券持有人26日再度申訴。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回應表示,據現時統計,購買雷曼債券的個案估計有1300宗,總金額7億元。
按目前接獲的投訴個案,初步分析顯示,有多宗確存在銷售手法不妥當的情況,澳門金管局一定會跟進到底,并要求及監(jiān)督有關分銷機構負起應有的責任。未來特區(qū)政府監(jiān)管部門及金管局會全面檢討整個金融產品市場的銷售情況,更嚴謹要求及緊密監(jiān)管產品銷售形式。
譚伯源26日表示,根據目前接獲的幾百宗投訴個案,初步分析顯示,其中多宗銷售過程確存在銷售手法不妥當,如引導一些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客戶購買較高風險的產品等。
由于這類金融產品不等同銀行存款,存在風險,金管局一直要求銷售機構必須把產品的風險系數,清晰及明確地讓客戶知道。譚伯源強調,金管局不容許銷售機構以不妥當手法引導顧客購買。故此,有問題的個案有關方面一定跟進到底,并會要求有關分銷機構負起責任。
譚伯源說,一些金融產品,在金融海嘯未發(fā)生之前,大家覺得比較穩(wěn)健。海嘯發(fā)生后,比較優(yōu)質的資產都會成為劣質資產,令投資者蒙受損失。故此,即使是好的產品,金管部門也非常關注市場上的銷售手法。
這次事件發(fā)生后,澳門金融管理部門一直與香港及鄰近地區(qū)的監(jiān)管機構保持緊密聯系。澳門同意與香港統一處理追討這些債券所有證明價值,畢竟這些產品的分銷商母公司都是香港的,故在澳門銷售可以看成是香港銷售的一部分,統一處理也是大部分雷曼持有客戶同意的做法,對澳門客戶利益會有最大保障。
因為澳門單獨處理,本身涉資額比較小,渠道也比較間接。譚伯源說,現在看到香港正處理事件,澳門也一直跟進,與香港保持信息交往,并提出澳門的要求,包括盡快計算清楚一些債券的剩余價值或擔保值等。
譚伯源強調,未來客戶可以取回多少本金或款項,要按有關方面計算清楚剩余值等才清晰,但不會比香港少。
對于個別分銷商以不良銷售方法或渠道對客戶造成影響,有關方面會要求分銷單位處理這部分客戶的訴求。據譚伯源所知,個別銀行在這幾天會與部分客戶商討處理方式,特區(qū)政府會監(jiān)督及要求銀行與客戶充分溝通及討論,希望最后能找到比較易接受的解決方式。特區(qū)政府未來一定會檢討整個金融產品市場的銷售情況。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