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倒樓事件折射房地產行業(yè)浮躁風氣(2)——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上海倒樓事件折射房地產行業(yè)浮躁風氣(2)
      2009年07月02日 09: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預售制度缺陷放大購房風險

        住宅質量安全讓人不放心,買房的風險同樣讓人緊張。就在此次上海樓房倒塌事件發(fā)生后,已經有不少業(yè)主面臨尷尬。這樣的樓房要住進去,沒有膽量,要退房,維權成本太高。

        “開發(fā)商注冊資金只有800萬元,就算開發(fā)商肯爽快退款,有能力退嗎?”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副會長劉俊海說,如果不是商品房預售制度,購房人完全可以避免這樣大的風險。如果購房人在房子建好之后再去購買,看清楚了房子的種種情況,就能避免風險。

        取消預售制成為一些學者再次提起的話題。

        這項于1994年施行的商品房銷售制度最初是為了打開國內的商品房市場,解決開發(fā)商的資金問題,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用知名學者易憲容的話說,中國的這項制度完全是單邊的風險承擔機制,更多的是考慮房地產開發(fā)商的利益、防范的是房地產開發(fā)商的風險,而更少考慮購買住房居民及商業(yè)銀行的風險,成為開發(fā)商空手套白狼的重要工具。

        從2000年之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逐漸走高,預售制度暴露的風險開始顯現。

        2005年,人民銀行發(fā)布《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理由是“很多市場風險和交易問題都源于商品房的預售制度”。

        這個建議很快就被原建設部新聞發(fā)言人駁斥為“不謹慎”,“與國務院方針不符”,并提出預售制不取消。

        其實,預售制并不是中國的獨創(chuàng),美國也有這樣的制度。但在具體操作上,我國與國外明顯不同。

        著名財經評論員時寒冰在其博客上撰文稱,在美國,所謂的預售其實只是開發(fā)商在竣工前的推廣宣傳和購買意向協(xié)議,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銷售,買賣雙方只是根據意向簽訂“商品房預訂協(xié)議書”。根據美國法律,在這種情況下,開發(fā)商可以要求有購房意愿的人繳納一定數額的訂金,但這部分訂金并不直接交給開發(fā)商,而是由第三方來保管,第三方包括具有合法執(zhí)照的律師事務所、房地產經紀公司、保險公司、能夠提供擔保服務的政府有關部門等等。而且,如果買房者改變了購房意愿,這部分由第三方保管的訂金必須無條件退回。

        但在我國,住房預售款全部歸結到房地產開發(fā)商的賬上;對于住房交收,在其他國家都得有嚴格的第三方來驗收,但中國則是房地產開發(fā)商與業(yè)主的交接。

        “預售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開發(fā)商的利益,而損害了購房者的利益,有的開發(fā)商甚至攜預售款潛逃。預售制度是導致中國房價反常上漲和房屋質量低劣的根本原因之一!睍r寒冰說,因為開發(fā)商已經通過預售收回了投資,獲取了利潤,他們就失去了提高房屋質量的動力。

        在邱寶昌看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有所積累,預售制度這種過渡性的政策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造成的隱患已經越來越多,到了該取消的時候。

        “預售制是特定條件、特定環(huán)境下的產物,是過渡性的政策,將來消費者買房就應該是現房、精裝修的房子,而不是現在這樣房子還沒蓋好就從銀行貸款出來,把錢給了開發(fā)商!北本┐髮W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說,預售制肯定要退出舞臺,但什么時候畫句號還要看市場的發(fā)展。

      【編輯:位宇祥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