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東次女:父親囑托“不為黨工作是恥辱”(圖)——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徐海東次女:父親囑托“不為黨工作是恥辱”(圖)
      2010年06月08日 15:20 來源:長江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961年,徐海東與次女徐文惠。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昨日,已逾古稀的徐海東大將次女徐文惠女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深情回憶了父親與自己及大姐相處時的點滴往事。她表示,自己想利用晚年,編寫父親的紀錄片、畫傳,繼續(xù)完成父親的遺志,希望能讓“紅色記憶”永不消逝,代代相傳。

        農民大姐去年因病辭世

        徐海東大將共有5個孩子,大女兒徐文金當了一輩子農民,去年因病辭世。10年前在徐海東大將百年誕辰時,央視采訪報道了她默默無聞、全家扎根大悟這方紅土地的事跡,其清貧的生活現狀,幾乎讓所有的人難以置信,很多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1925年,25歲的徐海東生了大女兒徐文金,1927年大革命失敗,遭到國民黨通緝的徐海東離開家鄉(xiāng),徐家共有66名親人被殺害,身為地下黨的妻子田得齋被關進大牢,面對家破人亡的慘景,徐文金被三伯父用籮筐挑著連夜逃走,事后,徐文金隱姓埋名,成為一個鄉(xiāng)村人家的“童養(yǎng)媳”。1931年田得齋才出獄,后來聽到傳言說徐海東早就犧牲了,為了生存被迫改嫁。

        直到1951年,徐文金才知道自己的父親還活著,第一次走出大山溝,到大連一家療養(yǎng)院見到闊別23年的父親。陪父親住了2個月后,徐文金終于將想到城里找份工作的想法向父親說了出來。徐海東沉默了許久后,才說:“現在剛剛解放,政府負擔還很重,你又沒有文化,怎能搞特殊化呢?”徐文金最終一輩子扎根農村,先后生了4男1女,孩子的名字都是外公徐海東取的,但即使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丈夫因饑餓和疾病離開了人世,徐文金都沒開口向父親求救濟。5個孩子至今都生活在當地,最高學歷初中,其中兩個兒子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兒子在部隊當了7年兵。

        徐文惠至今提起父親當初的話就熱淚盈眶,“父親說過,戰(zhàn)爭年代徐家有66人為革命而慘遭殺害,但徐家子女不能因此向政府提要求、添麻煩”。徐文惠的弟弟1997年癱瘓了,這些年她一直與弟弟生活在一起,悉心照料,不離不棄。

          將門虎女的“紅色情結”

        徐海東的第二任妻子周東屏是經歷過紅軍長征的女護士,在陜西戰(zhàn)場上照顧重傷的徐海東結下生死情誼。周東屏為他生了三子一女。1936年西安事變時,大兒子徐文伯在西安出生,他從小愛讀書成績好,曾任職文化部副部長。

        二女兒徐文惠1939年在延安出生。“那年9月,父親隨劉少奇調往華東新四軍。路上,劉少奇改用化名,扮成父親的秘書,抱著4個月大的我,前往華東。此后的行軍中,我和哥哥就是被用筐子挑著,一頭是我,一頭是他,隨著部隊轉移的!

        徐文惠畢業(yè)于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是解放軍總醫(yī)院主任醫(yī)師。這些年來,她一直積極為父親搜尋史料,出版紀念文集,為了紀念參加長征的女紅軍,她還主編了《巾幗英雄——長征女紅軍》大型郵冊。

        “2000年,父親百年誕辰時,我編了一個紀念他的畫冊,為此我還到美國見了一次張學良。他還清醒地記得,我是紅25軍軍長、15軍團長徐海東的女兒,還記著當年打仗時我父親的番號。你想想,他已經一百歲了,對我父親的印象多深刻啊。這正像周總理當年所說,這是打出來的友情!

        徐文惠曾經帶著女兒重走長征路,說要將長征精神在后代身上傳承。眼下,她又張羅著邀請紅色后代們同赴大悟參加父親的紀念活動。

        徐文惠“文革”期間曾經替父坐牢,并落下病根!暗乙恢蓖涣烁赣H留給我們的囑托:“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只要有一口氣,不為黨工作,就是最大的恥辱! 駐京記者 柯立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