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銀行手續(xù)費上漲 百姓利益誰來保障?——中新網

久久精品电影还看视频,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sub id="o4zjo"><menu id="o4zjo"><samp id="o4zjo"></samp></menu></sub>
      <address id="o4zjo"></address>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三大銀行手續(xù)費上漲 百姓利益誰來保障?
      2009年07月08日 15:12 來源:央視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近期,在深圳地區(qū)開展業(yè)務的三家銀行——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ATM同城跨行的取款手續(xù)費,從以往的2塊錢已經調到了4塊錢,中行也將從7月17號起,上調部分地區(qū)的跨行取款手續(xù)費的標準。這是繼上月工行宣布上調多項個人業(yè)務收費后,銀行業(yè)掀起的又一波個人業(yè)務收費漲價潮,引發(fā)消費者和有關專家的廣泛關注。

        央視網記者隨即撥通了招商銀行的人工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招行上調跨行取款手續(xù)費,目前僅在深圳實行,國內其他城市和地區(qū)的跨行手續(xù)費暫不上調,至于以后是否有上漲,還沒有定論和說法。當記者追問上調跨行手續(xù)費原因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程序的時候,該工作人員表示無可奉告,并建議記者去相關部分求證了解。

        百姓聲音:

        銀行收費動輒翻倍 大多市民稱無奈

        目前,廣州不少市民對此輪銀行收費漲價表示質疑,認為銀行收費動輒翻倍,“這種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收費一次性大幅上調,有關監(jiān)管部門是否應進行干涉?如果銀行高收費的根源在于聯(lián)網交易費用太高,那么為何有關部門不要求相關機構降低聯(lián)網交易費用?”不過,更多市民對銀行業(yè)務高收費只能感到無奈。許多持卡人已養(yǎng)成了盡可能減少跨行取款的習慣,一般只在發(fā)卡行的ATM機取款。

        專家評論:

        銀行上調手續(xù)費緣于成本、利潤兩方面原因

        對外經貿大學銀行管理學院的副主任何志云說分析說,大銀行上調手續(xù)費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成本,他認為在比較長的時間里,銀行取得跨行取款的成本超過目前兩元錢的費用,但是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多種原因,比如說流通的壓力或銀行內部政策的調整都沒有上調價格,第二部分是銀行和企業(yè)是一樣的,它會對但凡這種價格的調整都會對市場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大銀行判斷說調整價格不會影響他的盈利,他認為客戶的彈性是比較小的,就像我對客戶的了解富裕的客戶還有對工客戶不在乎這兩塊錢,還有的客戶是不得不用,比如公司的帳戶在工行,家住的附近沒有工行的ATM機,他要急于取錢的話,為了方便不得不采取這種跨行取款的方式。

        媒體質疑:

        新華網——銀行跨行取款費用翻番:合理調價還是壟斷牟利?

        三家銀行上調跨行取款手續(xù)費的消息在網民中引發(fā)了爭議。有的網友說:“銀行的服務還沒有跟上,服務價格就成倍上漲,很不合理!庇械木W友則表示:“銀行僅僅出個公告就漲價,有單方面毀約的嫌疑!币灿芯W友表示:“招行、建行隨意漲價,無視民生,根源在于銀行業(yè)的壟斷!”還有人猜測,是否因金融危機對這些銀行的盈利造成了影響,這些銀行借此漲價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經濟參考報 ——單方提高跨行取款收費涉嫌多重違法

        銀行根本沒有權力單方決定提高ATM機跨行取款手續(xù)費,因為客戶辦理存款與銀行卡,等于是與銀行簽定了合同,而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未經雙方協(xié)商達成一致,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內容,所以銀行單方提高ATM機跨行取款手續(xù)費,是漠視客戶協(xié)商權的體現(xiàn)。另外,《商業(yè)銀行法》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辦理業(yè)務,提供服務,按照規(guī)定收取手續(xù)費,收費項目和標準由中國銀監(jiān)會、中國人民銀行根據(jù)職責分工,分別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然而,各大銀行此次提高ATM機跨行取款手續(xù)費,完全是各大銀行自己決定,根本沒有通知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并與之共同制定。

      【編輯:位宇祥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